• 功能特点

  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高新科技企业将不断面临挑战:技术迭代的紧逼、竞争对手的阻击、综合资源的稀缺、需求的骤然变相、替代产品的颠覆……然而更为核心的是发展资金的严重缺失。很多企业在最初的3年,即因一方面未能获得外部融资资源,一方面又未能自谋融资出路,最后以失败告终。

  上市企业大族激光,10多年前曾是无数高科技新创企业中的一家。企业领导人高云峰也一度因为公司资金问题,险些沙场折戟。之后,通过借金融危机成功抄底,三度定增实现产业升级,半年内三上新三板……高云峰利用高超的融资术,借助资本的强大推力,带领大族激光飞速扩张,上市10年间实现了总营收从4亿元到55亿元的跨越,并坐上了中国激光行业冠军宝座。

  作为深圳中小板市场的老八股之一,大族激光在成长中缺资金、没市场、融资、并购等等发展难题中书写生存,为当下多数已经或者正在通往峭壁之巅的高科技创新公司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智慧样本。

  激光:提到激光,人们立刻想到的或许只是《星球大战》中炫到爆的激光武器。实际上,激光早就撕下了“科幻”标签,激光唱片、激光打印、激光防伪、光子嫩肤、激光飞秒等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儿。此外,利用大功率激光武器瞬间击沉巡逻舰艇的科幻场景,在去年已被美国海军变成现实,相关视频在世界各大社交网站广泛传播。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很强的单色光,多束激光经扩束、聚焦后,可获得超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极小光斑,几乎能瞬间气化实木、玻璃、陶瓷、钢铁等任何物体,以此来实现信息标记、焊接、切割等操作。因此,自1958年“诞生”后,激光作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迅速被推广到各行各业,成为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

  根据美国《工业激光解决方案》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总出售的收益达26.304亿美元,其中大功率激光材料加工市场占比超过63%,增长势头超过微加工等激光细分市场。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并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与华中地区四大产业版图。其中,武汉光谷是我国最大的产业集群地,大族激光则是业界翘楚,两者之间暗战由来已久。

  2015年6月11日,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成立,一个重要信号在会上释放:3年内,20亿元资本将密集投向一批光谷激光企业,今年争取10家在新三板上市,随后通过长期资金市场重启搁置已久的并购重组。楚天激光董事长孙文更是直接表示,2007年的重组就为了应对通过上市成为行业老大的大族激光。具体做法是:上市公司华工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5亿元,并购楚天激光和团结激光的优质资产。楚天激光、团结激光则以资产注入方式认购股份,进而成为华工科技的股东。重组完成后,华工激光将主攻精密加工,华工楚天以医疗美容为主,华工团结以大功率激光切割为主。但最终因种种原因,重组不了了之。

  三天后,大族激光旋即发布52亿元的定增公告,加上年初分别与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创投资、国信证券旗下的国信弘盛成立总额达15亿元的两只机器人基金,大族激光总共将融资67亿元。大族与光谷之间的集群对战,极具火药味,激光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场更大的对决。

  大族激光似乎正被披上“不可被战胜”的神秘外衣。但实际上,大族激光的成名之路却是相当坎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经典开篇,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传唱,但从中传唱出一个亿万富翁,传唱出一个商业帝国的人或许并不多,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就是这里面之一。

  高云峰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教两年,之后南下香港分别就职于香港闪达电子有限公司、香港远东电脑系统公司和华达电脑软件公司,从事专业方面技术工作。

  在香港,高云峰结识了一位香港客户,这位客户与他都十分喜欢老庄之学,经常一起探讨哲学,感情甚笃。在言谈之中,高云峰得知该香港客户购买的进口激光打标设备经常“罢工”。由于本地客户少,厂商的售后服务十分草率,维修还需提前两个月预约。作为技术控,高云峰欣然接受了修理激光打标机的任务。

  激光打标机作为一种电脑外设,通过底层控制管理系统及电脑端的信息输入,控制激光在材料表面的路径,从而形成需要的图文标记。

  从原理和结构来说,打标机并不复杂。半年后,高云峰对机器的各个结构已了然于心。当时,客户的机器一有问题,就找他来修理,同时以每月数千港币作为酬谢。

  1996年,高云峰决定回大陆发展。当时,该香港客户正准备从欧洲增购两台打标机,便极力挽留他。经过半年的了解,高云峰已知其对设备的需求和要求,也知道进口打标机的购买流程:提前3个月预付40万元,提货时再付40万元。

  高云峰主动请缨:用这40万元的预付款,在3个月内完成两台激光打标机的组装和调试,产品验收后再收另外40万元,同时负责售后。由于天天在一块儿谈老庄,双方彼此信任,连借条都没打,客户就将预付款40万元交给了高云峰。

  来到深圳后,高云峰在离电子市场最近的赛格租了三室一厅。深圳电子市场应有尽有,能找到几乎所有的零配件,但设备的底层控制管理系统需要自己动手完成。

  控制系统一般使用汇编或C语言,高云峰从书店买来教程边学边做,写出的程序也能用。由于设备组装不可避免会出现若干零配件不兼容的问题,不断调试成为后期主要工作。

  就在约定的交货期那天,激光打标机调试成功。经过验收测试,客户认为符合要求,付清了40万元的余款,这就是大族激光的“第一桶金”。

  “40万元在当时的香港做不出这样的机器,我需要的人、原材料、配套商等等都不允许,但是在深圳全都允许。”高云峰先生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根据大族激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显示,在1996年12月18日,高云峰创办深圳大族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注册“HAN’S”商标,公司产品冠名“HAN’S LASER”。从此,大族激光开始高新科技企业成长路。

  大族实业成立之后,立即面临来自市场的重压:激光行业被国资单位高度垄断,竞争对手早已割据一方,公司生产的产品找不到销路。

  但高云峰仍然信心满怀,开始千方百计地为新产品找销路。甚至准备找长春的官员同学,帮忙开拓国资企业市场,但这条路对于当时的大族来讲显然走不通。

  1996年年底,经过反复分析,高云峰确定在与之体量相近的纽扣行业进行市场拓展。于是,第一批销售人员向“纽扣之乡”温州桥头镇进发。但当地的中小企业主并不买账,“一颗扣子平均卖1分钱,哪里用得着激光这种高级设备?”3个月后, 高云峰的营销团队颗粒无收,自有资金开始吃紧。

  这时,高云峰调整了销售策略:帮企业免费打样,用自己的设备给每颗纽扣打上需采购纽扣的服装厂的品牌,让企业以每颗纽扣2分钱的价格与服装厂洽谈,视效果来决定是否采购。就在高云峰快坚持不住时,一个温州客户发来30万元的订单,解了燃眉之急。

  “让客户先赚到钱”的“笨办法”慢慢奏效,1998年公司产品开始供不应求,1999年在温州市场的累计销售额已达3亿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种“笨”办法最大的缺点在于先期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用于前期采购,这对于当时已捉襟见肘的大族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不久,公司品牌知名度、业务量逐渐上来之后,高云峰开始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即向客户收取预付款,这其实是一种类“供应链融资”的手段。对于当时的大族实业来讲,核心竞争力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源技术和数控软件,其他包括激光器在内的所有零件,均来自外部采购。这种融资手段无疑减轻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压力,但对高云峰来讲,显然还远未达到“扩大再生产”的预期。这时,他想到了拉风投入伙。

  1997年,高云峰按地方黄页寄信的方式寻找风投,这是当时比较高效的商务沟通手段。不久,有两家风投回信。其中之一便是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原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

  “高新投是深圳市政府专门为了扶植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的。我们最初是希望能获得担保贷款100万元,他们需要我们提供反担保,但我们不具备反担保能力。后来我们商量,干脆由他们来投资。”对于当时的选择,高云峰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促成合作,我同意让高新投控股。并且,无形资产不作价。当时订单有5000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都不作价。最后他们出438万元,占51%股份,派了董事长、财务总监来了,合资公司正式成立。最终是双赢,2001年我们年营收几个亿,高新投的资翻了6倍,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在中小板上市。”

  按照高云峰的说法,与高新投的合作近乎完美。实际上,高云峰和他的大族激光在期间经历的痛苦或者磨练,或许是其有生以来最大的考验。

  1999年3月,高新投与大族实业合资成立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有限”)。其中高新投以438.6万元的出资获得51%的控股权,大族实业拥有29%股权,高云峰作为自然人则拥有公司20%股权。

  从高云峰让出控股权,订单、净利润、无形资产均不作价的行为上看,高新投似乎真的成了高云峰的“救命稻草”。高新投从签订投资协议开始,就已经实现了“以小搏大”,完成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当然,其前提是,大族有限仍然健康运转。

  话又说回来,对于精明的高云峰而言,不可能做这种亏本买卖,况且,1998年大族实业的激光打标机在温州市场的表现正在好转。虽然“供不应求的订单”正需大量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缺钱是肯定的,但还不至于到抓“救命稻草”的程度。很大的可能,就是高云峰故意答应相关资产不作价,也就是说从签订投资协议开始,其净资产通过简单的市场行为就可轻易达到了回购高新投股份的要求。比如让5000万元的订单回款完毕,以当时至少30%的毛利来算就有1500万元。

  在投资协议中,高云峰增加的净资产对赌条款如下:如果企业在一年半内净资产从86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大族实业创始人有权以净资产的价格回购控股权。果不其然,2000年9月,一年半之约到期,大族激光的3500万元的净资产已远超约定价格。

  其实,按照当时的体制,这种结果有一定的必然性。按照以前的传统,国有资本要投资个体户,就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控股合资公司、只以净资产作价成为一种常态。为应对高云峰的回购协议,高新投引入董事长及财务总监,完全抓住了大族激光的“命门”。

  起初,作为一手把大族激光拉扯起来的高云峰来说,高新投要控股的条件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别人控股之后,企业的方向是不是能把握,这是一个问题。”高云峰的这一顾虑使谈判从1998年6月一直谈到了1999年3月,足足谈了9个月。“非常难谈,说实话当时我觉得很犹豫。”然而,对资金的渴求使高云峰对控制权作出了让步,为了大族实业的利益,高云峰又开始在第一个条件上做文章,提出能不能“溢点价”。高新投作为国资企业,且定位于中小企业投资,整体投资额度有一定限制,由此导致高云峰的“溢价”方案再次遭到否决。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任何一个精明的商人都会选择没有任何悬念的对赌协议作为退路。

  实际上,高新投的加入的确在融资方面帮了高云峰的大忙,最高时大族有限得到了2800万元的贷款。大族有限在研发和全国网点铺设上有了更大力度的投入,企业开始加速扩张。

  但高云峰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与高新投派驻的管理层相处并不融洽,财务不配合工作甚至吊销发票成为散伙导火索之一。此外,与高新投散伙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高云峰事后表示:“高新投主要目的是扶植更多的小企业发展。当我们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时,就满足不了了。我们想收回股权资源后,再寻找更有实力的公司来支持公司的发展。”

  作为国字头企业,高新投自然不甘心双手奉上一手扶持起来的“摇钱树”。经过一年半的入驻,大族有限最大的软肋—流动资金缺乏,对高新投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作为投资老手,高新投或许在签订投资协议前,就对高云峰进行股权回购的几率和能力做了评估:按照协议,回购46%股份的成本达1760万元,高云峰根本无力承担回购款;即使拿回股权,高新投也是最后的赢家。可见,在资深投资专家面前,再精明的商人也得服软。

  但是,他们忘了高云峰还有一张底牌—49%的股权。高云峰正是运用股权质押的方式,引入港资加入战斗。

  高云峰与港资的资本往来,在媒体上有多个版本,可信度较高的是大族激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的股权纠纷记载。其中,2002年,与高云峰对簿公堂的深圳市诚中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老板张伟,就是后续竞拍事件的幕后推手,甚至一度成为大族激光的控股股东。

  2000年9月28日,高云峰与深圳市荣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诚中信的前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个人所持大族有限10%的股份,获得800万元。最终,高云峰用筹集的880万元付了回购股份全款的一半,并与高新投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开始履行回购手续。

  当时的回购流程,是按照老国企的方式处理的:先进行评估,然后到投资管理公司报批,再到国资办备案。办这些手续花了半年时间,等到高云峰到工商局去办变更手续时,工作人员却告知:“最近刚接通知,国有资产转让要公开招拍挂,你们是第一批。”由于双方在半年前就付了定金,签好了股权转让协议, 高云峰首先想到起诉,但要求国企赔1760万元,这官司至少打3 年,还不保证输赢,自己着实拖不起,只能参加拍卖。

  因为竞拍需要现付500万元保证金,高云峰以“股权转让协议因招拍而失效”为由,向高新投索要880万元的预付款。照理说,高新投没有理由拒绝,但最后还是一拖了事。

  2001年1月10日,张伟与高云峰签订两份《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分别以767.6万元、1098万元获得高云峰与大族实业所持大族有限的49%股权,其中20%股权转让给矽感微讯,29%的股权转让给矽感控股。矽感微讯、矽感控股均是张伟在香港设立的公司。

  与上次签订的协议(已作废)相比,大族有限的股票转让价缩水超过50%。不难想象,高云峰当时已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通过股权转让及后期竞拍借款,高云峰筹资4300万元。

  2001年4月,在公开竞拍中,厦门建发集团、深圳大鹏创业投资等多家企业参与,竞拍价直线%的股份,成为当时深圳市个人购买国有股权成交额最大的一宗案例。

  高云峰的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各种光环集于一身。然而,此时的高云峰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大族激光的真正主人是张伟,自己已一无所有。

  张伟虽然是大族有限的实际控制人,但非常担心自身资金安全。主要担心有二:激光设备是重资产行业,投资回报率低,周期长;高云峰是大族激光的灵魂人物,由于占股少,随时可能甩手不干或另起灶炉。其实,张伟以及其他竞拍者早就预见了这样的风险,而让他心动的原因,或许正是看中了高云峰当初以“白菜价”转让的全部股权。

  但事实表明,他的担心正在发生:虽然大族激光的营收逐年上升,但由于有华工科技、北京大恒这样的竞争对手,市场压力其实很大,投资回报率低不说,还很辛苦。张伟后悔不已,决定放弃所有股权,抽回本金及利息,转战回报率更高的房地产, 同时希望高云峰能够寻找接盘者。高云峰又看见了一线曙光。

  深圳市历来有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业龙头的良好传统。大族激光作为第一批国有股权拍卖试点单位,出众的财务报表引起市政府的高度关注,被列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名单”或许正是此时。后续股权竞拍中,高新投的肖虎以及大连正源、东盛创投等国有投资单位成为高云峰的一致行动人,就是很好的佐证。这或许也是高云峰在短期内顺利找到接盘者,与高新投化干戈为玉帛的主要原因。

  有了前车之鉴,高云峰在第二次股改时聪明了不少。2001年6月8日~15日,高云峰与接盘者按照不同约定价格分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获得股权转让金约6000万元。此次股权转让后,高云峰与大族实业分别持股29%、湖南华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更名:海南洋浦华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0%、红塔创投持股8%、大连正源持股8%、东盛创投持股8%、深圳高新投资持股5%、肖虎持股3%。后经董事会同意,大族有限整体变更为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6月15日,张伟遵守诺言,签订《还款及解除合同协议书》,高云峰需归还2600万元借款、1700万元购股定金及430 万元的利息,双方此前签署的所有股权转让及借款协议终止无效。此刻,高云峰深刻体验了失而复得、绝处逢生的喜悦。

  上市无疑是这些投资者的最佳退出通道,也是他们的参股初衷,于是高云峰和股东们开始张罗大族激光的上市事宜。

  “上市不能强求、不能拔苗助长,只要企业把全部心思用在业务上,做到行业内数一数二,上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高云峰对于上市有自己的策略。

  大族激光当时在市场上有两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华工科技与大恒科技,前者是从高校企业改制而来,后者更是拥有中科院背景,技术和资金十分雄厚。2000年,大族激光正处于最为动荡之时,华工、大恒先后于深圳主板、上海A股上市,各自融资4.5亿元后实力大增。与正为融资苦苦发愁的大族激光相比,他们在资金上占有明显优势。

  然而,高云峰却看到这两个巨头共同的缺陷:一是它们面临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经营的转轨,二是面临从国有企业运作到建立现代经营机制的挑战。而大族激光股权明晰、机制灵活、有国际化运作经验,如果把所有资金集中到发展主业上,以较便宜的价格出售高质量的激光设备,就可占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激光设备市场。也就是说只有靠技术与需求的双向作用,才能齐步快走。

  在技术方面,高云峰分别于2000年、2003年接连拉两位激光泰斗—王大珩和王之江院士入伙,前者受聘为公司科技顾问,后者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两位院士代表国内激光研究的顶尖水平,引入院士等于引入国内最顶尖研究所,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研究水平。同时,在学界泰斗的巨大感召之下,大族激光成为人才“洼地”。

  在市场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大族激光与摩托罗拉之间的合作。2004年春,摩托罗拉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一款手机新品V3。各大配套厂商纷纷拿出得意之作前去“打擂”,希望分享这家跨国巨头的订单。大族激光免费提供激光设备给手机按键加工企业,帮助对方改进工艺,赶制了一批采用激光工艺加工的按键配件样品并送抵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技术人员审看样品后非常满意,在随后的价格竞争中,大族激光以绝对优势击败其他对手,成功进入摩托罗拉配套厂商的关键设备供货商之列。紧接着,大族激光如法炮制,陆续将激光焊接机、印制线路板激光钻孔机等设备打入摩托罗拉的各配套厂商。据说,大族激光仅用于摩托罗拉V3手机生产的激光设备,就足足卖了1000台。

  得到摩托罗拉的认可,等于得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后,西门子、三星、欧姆龙、索尼、飞利浦、三洋、松下,以及后来崛起的华为、小米等跨国企业纷纷抛出合作“绣球”。

  因此,随着市场需求的逐年旺盛,大族激光持续着扩大再生产的节奏,“资金饥渴症”像魔咒一样无法摆脱。2002 年,大族激光开发出食品、医药、烟草等新行业的新产品,为了使公司产品迅速推广,允许在销售产品后半年内分期付款。加上此前,大族激光一直奉行的“引导市场、适度赊销”的销售模式,使得公司应收款项逐年升高。

  截至2002 年末,公司应收帐款较去年同期增加2500多万元,增长64.16%,资金压力非常大。虽然大族激光经过第二次股改收到6000万元的股权转让金,减去付给张伟的4730万元,剩下的1200多万元根本不足以填补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因此,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融资之外,大族激光急需寻找更多更好的融资渠道。

  自2001年末开始,票据贴现市场开始陡然升温。各大银行或设立票据专营机构,或四面出击买卖票据。一时间,票据贴现市场烽烟四起。在激烈竞争中,票据贴现利率一路下滑。2002 年第一季度,银行贴现的“价格战”开始出现,有些地区已经跌破央行再贴现利率2.97%,市场上转贴现利率已经降至月息2.0‰以下,个别银行的报价甚至低于1.9‰。

  票据贴现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两种。国内中小企业常用后者进行低息、快速融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非常灵活,付款方和收款方都可签发汇票,且汇票可自由流通。持票人在票据到期日期前,可随时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提前取现。票据贴现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短期融资模式,显然非常符合大族激光的“胃口”。

  因此,针对应收帐款逐年增长问题,2003年大族激光采取了催收货款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措施。截止2003年年底,公司销售回款达到3亿元,已贴现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165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2029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族激光的资金压力,同时加速了公司的市场扩张—2003 年大族激光年度收入达2.8亿元(经审计)。

  在激光市场逐年成倍放大的大背景下,大族激光永远像一个吃不饱的孩子,用尽了所有能用的融资办法。当然,下一步上市是必须的。

  其实,高云峰先生早在1999年时就有在主板上市的想法,并开始做相关功课。“上市并不简单!”高云峰深有感慨地说,“企业完成改制后,需要找券商做为期一年的辅导,然后要通过验收,验收完之后再找券商。券商要有通道,这是比较关键的环节。很多的企业验收完之后,找不到通道,最后上不了市。”

  2004年5月,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中小板,高云峰立即响应,但令他最为头疼的就是通道。因为民企多为小盘股,融资金额较小,不愿意给券商投行等承销商高费用,但是承销商所耗费的精力比起大盘股一点都不少,导致在目前这种通道制和保荐人制并行的双轨体制下通道资源显得十分紧张。这是券商投行所遭遇到的尴尬,一个项目就要占用两个保荐人,而这种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券商偏爱大盘股,一些大券商就算没有项目做也不愿去承销小企业上市。

  大族激光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据公开资料显示,大族激光本次的融资总额为24840万元,其保荐承销费用为745.2万元。相对于那些大盘股而言,同样是一个没有多少赚头的项目。其实,大族激光的主承销商—联合证券也是“第三任”券商,期间过程相当曲折。

  “我们最早找到国信证券,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拿到通道;然后,我们又找到了招商证券,资料已准备妥当,但这个通道又被一个更有实力的公司抢走了;最后我们才找到联合证券,由于同样的工作做过几遍了,比较有经验,最终顺利拿到通道。”

  2004年6月25日,深市恢复发新股—8只新股在中小板上市,时称中国股市“新八股”。其中唯一的一支来自深圳本土的企业—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价当日涨幅夺冠,超过400%。

  据公开资料显示,大族激光投入二级市场流通股只有27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23%,发行价9.2元,按此计算,募股资金总额约2.4亿元。但是,按照当时深市的传统做法,以当日第一笔股票交易价格作为新股开盘价,存在“恶炒新股”的风险。大族激光的开盘价为40元,比9.2元的发行价溢价约435%,严重超出广大投资者甚至高云峰本人的预料。

  显然,在高云峰与大族激光正准备伸手拿胜利果实的这一刻,又差一点栽了大跟头。也许是因为高云峰明星企业家的光环太过耀眼,也许是大族激光的营收表现太好,也许是众股东的力挺,最后,大族激光仍以39.09元的价格收盘。

  由于误打误撞,大族激光再一次“被”成为了标志性企业之一载入史册,前一次是国有股竞拍,这一次是中小板。

  开盘日过后,也许是恶炒过度,新八股股价集体快速下跌,包括大族激光在内的数个新股发布停牌公告。但不管怎样,高云峰和股东们皆大欢喜,因为在二级市场找到了接盘者,当然这要归功于投机者的恶炒行为。

  高云峰这一路走来的确不易,此时一位一同打天下的老部下这样劝他:“这些年干得太累了,能不能歇一下?把房子租出去不干了,钱也够花了。如果持续下去,可能干得越大越缺钱, 最后万一哪一次弄不好,可能落得一场空。”但高云峰是一个重视过程不论结果的人,他说:“就像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红舞鞋》一样,穿上了红舞鞋,就注定了永远舞蹈。”他在跳舞,还要继续跳下去,因为背后还有2万个股东在意他的舞姿。

  的确,公司在上市前,仍专注于低技术、高竞争的激光打标市场,其他领域因核心技术缺失,被华工、大恒等竞争对手长期打压。在高云峰看来,大族激光的上市只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高云峰将筹集来的2.4亿元,一是用于深挖“护城河”,建造激光信息标记系统规模化生产基地,继续强化在激光信息标记市场的领导地位;二是布局未来新兴领域,研制系列CO2切割机与YAG脉冲激光焊接机,以及系列半导体泵浦固体倍频激光器与其微加工系统。因此,大族激光通过上市融资,最大的作用是搭好了能够唱大戏的舞台框架,为将来的“绝响”做好铺垫。

  为了监督募集资金的执行情况,大族激光实行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全部存放在与公司、保荐机构签订了募集资金管理协议的资金托管银行的专用存款帐户中,并授权保荐机构指定的保荐代表人可以随时到募集资金托管银行查询募集资金专用存款帐户资料。

  大族激光上市后,恰逢我国针对国有非流通股展开的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将全部转为流通股。二级市场的扩容,必定会稀释现有流通股股东权益,本质上相当于股东权益的二次分配。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本次改革中,法人股也与国有股一视同仁,被列为整改对象。

  2005年10月28日,大族激光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股东会议上获得通过。根据该方案,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每10股支付3.5股的对价,获得上市流通权,并对其交易时间和数量做了约定。然而,就在其上月,大族激光第三大股东华洋科技将自身持有的7.48%的股份以4840万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了大族实业,其直接缘由极有可能是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不满。因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股权博弈已经日益明显。

  当初,华洋科技与红塔创投以比大连正源高出4倍的投资溢价入股大族激光,其中华洋科技投资额为1986万元。目前华洋科技退出的转让价格已经高达4840万元,获得了远超过许多行业的收益率。

  2005年11月28日,大族激光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恢复交易。股改方案实施后,公司股份总数不变,全部为流通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约占2/3,无限售条件股份占1/3。

  上市后,大族激光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激光市场纵情驰骋。从2004年至今的近11年时间,融资与并购是大族激光百万字年报的主旋律,对市场的布局与运作也没有落下,两者双管齐下,成就了大族激光“不可战胜”的传说。

  2005年6月,前两个IPO项目按期完成,并投入运营,第三个IPO项目(即系列半导体泵浦固体倍频激光器及微加工系统项目)因技术和工艺难度较大,推迟至2006年上半年完成。新项目的陆续投产运营,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领域。

  2006年,大族激光大功率切割设备产业化进展顺利,但仍面临场地不足、产品生产配套设备缺乏等困难,影响了产能的提高和盈利水平。为此,大族激光在2006年8月26日将大功率切割产业化建设项目作为定向募集投资项目。经批准后,大族激光的第一次非公开增发股票的工作开始运作。其具体投资用途,公开资料显示为:项目总投资3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000万元。由此看出,3.3亿元的投资都是在为企业打“地基”。

  对于募集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基本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整体进度因故往后拖了近18个月。为了加快大功率激光切割机产业化建设项目的进程,在项目厂房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大族激光已通过租赁厂房的办法进行项目建设。2007年,公司大功率切割机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

  紧接着,2008年7月9日,大族激光发布了新一轮的定增公告。根据该公告对募集资金的承诺,公司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为98979万元,将投资于“激光信息标记设备扩产建设项目”,“激光焊接设备扩产建设项目”,“机械加工配套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对于部分项目必须进行先期投入的,公司拟以自筹资金先期进行投入,待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返还。结果,其实际募集资金为95591万元,按照约定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关于“可以先期投入”的承诺,无形之中给了大族激光一笔金额巨大又有保障的“远期支票”,为后续的并购、增资扩股做了铺垫。

  与第一次定增类似,所有资金都是投向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但这次更多是来自市场的压力。这同时也印证了大族激光的主营业务正全面开花,先期生产基地的投资正确而明智。

  如果说上市的首期融资是搭建戏台的框架,后续的两次定增便是对舞台的加固、美化,也即是对生产基地的两次升级。然而,首期上市的2.3亿元,加上两次定增的3.3亿元与9.56亿元,其15.16亿元的总花费也不少。

  2008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国也在一年之后进入“经济寒冬”,“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的沿海地区每天都有企业倒闭,“跑跑”成为当年最时髦的新词。2008年~2009年,不知让多少老板栽了跟头,许多人至今还心有余悸。

  2008年下半年至2011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相继爆发,国内企业(尤其是经济外向型企业)饱受连累。在这两次较大的经济危机中,大族激光有幸站位于“趁机捡便宜” 的这一小撮人之列。

  危机使得高云峰高超的资本并购能力得到了展现,拯救处于危机漩涡中下游客户的同时,也打造了一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的商业航母;并在后一次经济危机中果断出海,同样以并购手法,获得营销渠道和技术创新平台,贴上了“跨国企业”标签。

  由于时间跨度较大,我们主要以2007年~2009年大族激光的资本行动来加以研究。

  从高云峰的收购路径来看,主要是新设、收购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主,收购、新设完成之后再进行增值扩股,最终实现控股。后续还会根据子公司盈利前景不断增资,扩大占股比例。子公司在各自行业本身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在业务萧条期通过吸纳融资,经营压力得以缓解,同时更加稳固了与大族激光之间的业务关系。

  在激光主业方面的并购及新设企业,包括大族彼岸、粤铭激光、苏州大族、株洲大族(原株洲众欣团结激光工程有限公司)、泰德激光、武汉金石凯激光、天津大族烨峤激光、合肥科瑞达激光、南京通快激光等。

  除主营业务外,并购范围主要集中于激光下业,如以大族冠华为代表的印刷设备行业、以深圳麦逊电子为代表的PCB 设备行业、以国冶星光和大族光电为代表的LED行业等等。

  然而在高云峰的并购行动中,也有一些“做不下去”的案例。2011年12月23日,经大族激光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为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决定出售剥离大族德润、丰盛大族、大族数码影像、海南颐和、大族光伏等非主营业务资产,这些不被看好的几乎都是近期的投资项目。本次资产出售行为,共回笼现金约9.64亿元。

  其实,在此期间,高云峰先生与公司高管也在谋划海外并购。在自建渠道做原材料出口、通过代理商做出口等策略失败后,大族激光开始尝试海外并购的国际化模式,并付诸行动。

  2007年,高云峰看上了意大利的PRIMA公司。为这次收购,高云峰计划从二级市场上收购一部分股权,再联合黎巴嫩一家公司收购一部分股权,实现控股。该境外投资在2008年7月3日,得到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但具体投资金额不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0%,约29394万元。

  结果,大族激光以1.3776亿元获得PRIMA公司9.92%的股份,其中购买配股382039股,但在二级市场上仅获得5.49%的股权。这个结果与高云峰当初的设想出入颇大,没有获得控股权, 也没有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股东。此后,海外业务开始进入蛰伏期,静待良机。

  2012年5月,国际经济局势阴云笼罩,高云峰开始高调出海,并首先动员子公司大族冠华打头阵,并设立控股子公司日本筱原(合资新设,3000万日元,大族冠华94%,2012.5)。随后,利用大族香港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Han Technology Inc(简称美国HTI公司),为外购做准备。

  2012年10月29日,根据大族激光和美国GSI公司达成的协议,大族香港公司通过子公司美国HTI公司及Hans Europe AG 以700万美元价格成功收购GSI下属德国Baublys Laser公司和美国ControlLaser公司的激光打标系统业务。这两家公司在当地具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基础,Baublys Laser公司有39年历史、共销售了3000多台激光设备,ControlLaser公司有43年历史、共销售了7000多台激光设备。此次收购,大族激光获得上述两家公司现有的商业品牌和销售渠道。

  2013年12月,为了全面提升公司非接触式量测技术水平,大族香港以624万美元收购以色列激光量测公司Nextec Technologies(2001)Ltd. 80%的股权。

  两次海外收购,为大族激光建设起到了“市场跳板”、突破技术瓶颈的作用,成为大族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从组织规模上看,大族激光控股子公司数量从上市之初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53家,其中不包括非控股企业,以及大量已注销或出售的子公司。2014年,更是将3家子公司分拆于新三板挂牌。

  从2004年~2014年的上市年报分析,大族激光营业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稳定在30%以上。2014 年度,大族激光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55.66亿元,营业利润6.64亿元,与2004年相比上涨约14倍(其2004年年度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4.09亿元、0.46亿元)。至此,大族激光以市值270.86 亿元(合43.6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上市企业之一。

  大族激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上市及两次定增项目的如期实现有很大关系,直接促成了其庞大产品线的全面覆盖。大族已基本完成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标记等工业激光加工领域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如PCB设备、CNC数控机床、LED设备及产品等产品线的战略布局。

  由此,大族激光形成了由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大族数控、大族电机、大族冠华、深圳麦逊电子、大族光电、大族粤铭、路升光电、国冶星光电子等企业组成的大族“族系”。

  2015年6月,大族激光发布第三次非公开定增52亿元的公告,成为业内重磅新闻不胫而走。根据公告,大族激光将借增发强势布局激光器、高功率激光系统及机器人自动化、脆性材料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四大领域。

  对于这次定增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大族激光在接受《经理人·深商》采访时提到:“激光市场现在正逐步发生变化,以前以提供单台设备或单元功能为主,但2014年公司销售的系统产品中,无人生产线系统即工业机器人占比较高,约在30%以上。向顾客提供包括激光加工工艺解决方案的无人生产系统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业态。”

  工业4.0并非海市蜃楼遥不可及,实际上,全球工业界、商界的顶级企业都已提前布局工业机器人市场。显然独木不能成林,工业机器人需要整合各行各业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因此一些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企业纷纷抱团,其中当然少不了大族在内的激光企业。事实上,大族激光与CNC等国际大厂互相集成对方优势产品,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关系很微妙。

  然而,即使在自身主营的激光行业,大族在核心技术领域并不是最强的,比如光纤激光器领域,无论技术还是市场,IPG都是该领域的苹果。此外,还有脆性材料技术,如蓝宝石激光切割也都是产业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未来技术的缺失,将意味着失去了“全球超一流企业群”的进入资格。

  同时,在工业4.0时代,激光设备将从现有的单一功能产品转向光机电高度集成化的自动化设备,销售模式也从单一设备销售转向工业机器人设备销售。“未来必须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否则将会失去激光市场。”高云峰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

  2015年2月10日,省人大代表、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分组会议上提议:“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基础技术部件—谐波减速器(其成本约占机器人成本的40%)的生产技术被两家外国企业掌握。他们故意设置障碍,给中国企业的价格要超出其他外国企业5倍。大族激光有一个国外团队研究该部件,并生产出了样品,但目前与日本企业相比仍然有差距,无法进行量产。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要追求利润,在这种基础性研究上投入过大就非常吃力,希望政府在该类基础性科学研究上给予资金支持。”

  大族激光通过第三次定增及组建机器人基金,决定再一次向激光行业的“台风口”走去。

  2014年1月24日,253家企业同一天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其中便有元亨光电,大族控股在元亨光电中持股比例为51%。此后,大族激光又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推动了大族冠华、大族能源等另外两家子公司挂牌新三板,新三板上的“大族系”也由此形成。

  2015年7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蹿升至3000多家,超过了A股、创业板、中小板企业数量的总和。但相比一级市场的“高烧不退”,二级市场显然正处在“低烧”的抑郁中,交易量并不活跃。这或许与新三板作为“企业股份转让”这一功能定位有关,主要对象机构投资者,而非中小散户。此外,现在的新三板仍面临诸多政策调整风险,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2009年底推出的创业板及其一年半左右的政策调整期。

  尽管如此,大族激光将三个子公司拆分上市,这也恰好说明,公司对于新三板市场还是较为认可的。相比这些,大家更愿意知道大族激光在新三板融资方面有没有一些有别于常规的做法,如果有,是什么?

  在“大族系”中,除了大族冠华外,元亨光电、大族能源在新三板都实现或即将实现公司股权的流转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为企业下一步的腾飞打好了基础。

  2014年10月24日,元亨光电终于迎来第一个买家—元亨瑞乾。持股51%的大族激光以协议方式转让了17%的股份给元亨瑞乾,交易金额3767.47万元。元亨瑞乾董事长杜与元亨能源等股东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实际取得元亨光电 43.46%的表决权,成为元亨光电实际控制人。

  除元亨光电外,杜能直接或间接控制4家公司,分别是元亨瑞乾、元亨能源、元亨创业、国亨新能源。这对元亨光电的而言,无疑增加了更多可调配资源。

  对于高云峰来讲,这笔交易仍相当划算。从2009年12月用1800万元收购少量股份开始,经历两轮增资后占股51%,前后投入的直接成本为4562.5万元。转让给杜17%的股份,其成本价为1520万元。也就是说经过6年,元亨光电股本溢价接近300%。高云峰和大族激光在借新三板进行资本撤退的同时,也寻得优秀的合作伙伴。元亨光电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回顾大族激光的上市后的发展史,如果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的话,那应是“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可以说,正是中小板成就了大族激光,不仅帮助高云峰在当初的风投博弈中成功解套,更是在后来的两次经济危机中成功抄底,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企业“族群”。然而,在中小板融资给力的背后,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大族激光强大的造血能力,二是激光行业的高成长性。二者皆为基础要素,缺一不可。

  上市之前,大族激光并非是为了融资而融资,常常是迫于无奈的选择,这也许能给创业路上的创客们提供经验和鉴戒。

  按照当时某进口打标机40万元的单价,高云峰组装的产品售价只有其1/3,毛利40%,在产品质量与进口设备差不多的情况下,率先进入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小行业市场。此外,国外材料加工业正在进行一场激光革命,激光加工替代机械加工成为一种趋势,涉及面很广。无疑,高云峰所在的行业是一个极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一个超级蓝海。

  但与所有创客经历的一样,从创业一开始,就开始了融资的生涯,但由于缺少固定资产,举债无门,企业发展缓慢。即使后来找到高新投,最初希望让其担保从银行借贷100万元,但也要自己提供反担保。高云峰要获得大笔融资,只能以牺牲股权为代价。对初创企业感兴趣的估计只有天使投资人,因为风险较大,他们也希望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收益,即获得更多的股权。但风投是否要获得控股权,国内外均有不同的声音。

  不可否认,获得控股权,就意味着获得企业资源的调配权。高云峰在两次经济危机中“大肆”并购上下游企业,能否获得控股权也是投资原则之一。高云峰充当高新投的角色,控股外部企业之所以能“1+12”,与双方业务能够互补有很大关系。

  经过甄选、并购,大族激光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企业族系。在市场开拓中,团体作战显然更有优势,这也是大族进行集群对决的底气所在。

  新华并购圈(ID:xinhuama)是覆盖人群超过1000万的中国微信自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合作微信:56306838。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产品